

近两年来,九江市庐山区积极策应“建设昌九工业走廊”、“开发沿江沿湖经济产业带”发展战略,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,充分发挥近山、近城、近江、近湖的区位优势,对接昌九工业走廊发展现代工业、依托庐山发展旅游业、围绕服务城市发展特色农业,承接赣北物流发展专业市场,“四大经济板块”带动该区经济的强势发展。今年1至10月,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251万元,农民人均收入达2620元。
工业聚百家企业 形成五大支柱产业
庐山区积极推进与毗邻沿海地区经济的对接互动,加快融入“长珠闽经济圈”的步伐,把发展现代工业作为昌九工业走廊主打节目。现已形成玻纤化纤、纺织服装、机械电子、汽车配件和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,共集聚企业近100家,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正在昌九工业走廊上快速崛起。该区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,加快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,推动产业升级转型,重点扶持一批能够起行业支柱和龙头拉动作用的企业,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。3T光电工业园、鑫星玻纤、庐鑫服饰等项目的落户、投产,一批特色产业成为“行业龙头”。通过整合组建“生态工业城”,做大莲花、十里民营工业小区,规划建设玻纤、化纤、石材等特色工业小区,重点培育汽车配件、玻璃纤维、信息电子、纺织服装、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工业。今年前10个月,全区工业总产值13.42亿元,同比增长23%;实现销售收入12.9亿元,同比增长22%。
盯住市民菜篮子 抓好蔬菜和水产
庐山区以“服务城市、富裕农民”为目标,围绕做优“菜篮子”基地,在十里、五里、莲花、新港等近城地域建成大棚5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,在赛阳镇建成了面积达2000亩的土豆专业生产区,全区蔬菜年产量达110万公斤,产值突破140万元。该区还以莲花、海会、十里为重点,发展草莓、桔柚、苹果、葡萄、猕猴桃种植。以庐山茶科所、赛阳林场、庐山茶场、海会茶场等沿庐山较大型茶场为骨干,建设优质“庐山云雾茶”基地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该区以鄱阳湖水产科技园为中心,培育出九江天洋特种水产养殖公司、彭泽鲫良种场、珍珠养殖场等一批水产龙头企业,并辐射周边近1.9万户农民从事水产养殖,形成“基地+企业+农户”的生产模式,大大丰富了水产品市场。
旅游打两大品牌 推三条精品线路
享有“京九重镇,长江明珠”之誉的庐山区,正逐步形成“一个中心、两大品牌、三条精品线路、四大特色旅游”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。即以十里大道为中心建设全区的旅游服务中心;突出世界文化景观(三叠泉、石门涧、碧龙潭)和宗教文化之旅(东林寺、西林寺、铁佛寺)两大品牌;推出东南、西北、湖滨三条精品线路;营造庐山东麓自然山水旅游区、庐山区麓宗教文化旅游区、庐山北麓生态文化旅游区、姑塘镇鄱阳湖湖滨旅游区。庐山区依托“天然氧吧”的庐山,重点打好“生态旅游牌”,引导农民走出以林养林的“绿色经济”之路。依托生态资源,先后建成了茶园、花卉园、草莓园等一批“乡”味十足的旅游景点,走出一条农业开发旅游业,旅游收入反哺农业的新道路。
建起28个市场 年交易额10亿元
庐山区按照“大商贸、大市场、大产业”的发展思路,在市场规划上,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,采取政府主导,商业运作方式,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水平推进市场建设,完善市场功能,实现以“市”生财。目前,全区已建起各类市场28个,占地面积800亩,吸纳个体工商户2000余户,市场年交易额10亿元,实现税收500万元。
通过整体规划,科学定位,分类招商,分区经营,加大市场的培育力度,该区逐步形成以电子、建材、汽车贸易、农产品、生产资料批发等为主体的集散地,逐步成为长江中下游、京九铁路中段现代区域物流中心。九江昌河汽车有限公司落户该区后,逐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能力。以九江汽配城为龙头,汽车零配件专业市场经营门类增加,服务半径扩大,其经营辐射鄂、皖等邻近省区。
为活跃农产品市场,繁荣区域经济,建成了九江赣北木材交易市场、金桥花卉苗木市场等专业型市场、庐山区畜禽水产服务中心等,形成农副产品流通组织103个,发展协会3个,年交易额达8000万元,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繁荣。